哪位西路军将领靠骗敌人的返乡路费重回红军队伍?

来源:人民网 日期:2017-06-06

朱良才 资料图

本文摘自:人民网,作者:李万青,原题:对党忠贞不渝的湘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掠影,节选

在我党我军成立后的一二十年间,由于战争频仍,情况多变,一场大的战斗结束之后,或者敌人一次大的镇压和搜捕之后,党员和党组织失去联系的事情时有发生。党员失去了党组织,好比一个孩子失去了自己的母亲。于是,寻找党组织成为我党历史上一道颇富传奇色彩的、可歌可泣的独特风景。许光达、陈赓、萧克、朱良才、方强等许多湘籍将领,都有过寻找党组织的不平凡的经历。

1927年8月1日,南昌起义爆发。按照九江市党组织的指示,许光达和几个共产党员脱离炮兵营赶赴南昌与起义部队会合。但他们来到南昌时,起义部队已经撤出南昌城往南转移了。面对这种情况,有的人不知所措,许光达坚定地对大家说:“党指给我们一条光明的大道,我们决不能半途而废,一定要找到党,找到部队。”追上部队后,许光达随部队作战,后负伤留在老乡家养伤。

11月,伤未痊愈的许光达和一名党员徒步到了潮州。他们见潮州城内到处张贴着缉拿南昌起义军官兵的布告,不敢久留,又匆匆赶到汕头。汕头也同样一片白色恐怖。怎么办?到哪里去找党呢?他俩相对无言,心情沉重。最后,他们决定去党中央的所在地上海找党。

历经艰辛,他们辗转来到了上海。在上海,反革命势力十分猖狂,党的一切活动都处于秘密状态。他们身无分文,在一位同乡的帮助下才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。但是,偌大的上海,人如潮涌,车如水流,党在何处?

一天,许光达寻党不遇,怀着失望的心情走进一家书店,翻看起郑板桥的一本画册,一首诗映入了他的眼中: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崖中。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”

写得太棒了!人生不也是这样吗?既然确定了奋斗的目标,哪怕是赴汤蹈火,也要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。许光达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子,将这首诗抄录下来自勉:一定要找到党,绝不能半途而废!

一天,他们意外地遇见一个同乡。那人告知他们,七十五团的团长孙一中回到了安徽寿县,许多南昌起义人员都到了那里。许光达和那名党员十分激动,想方设法前往安徽寿县,与党组织接上了关系。

1927年7月下旬,陈赓随周恩来秘密赴南昌,随后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。起义军南下广东途中,担任营长的陈赓在会昌战斗中奉命率部掩护大部队撤退,左腿不幸两处中弹,被打断了脚腕骨和膝盖处的筋,血流如注,完全失去了行走能力。

这时,一队敌军开始向起义军山头阵地搜索前进。陈赓见情势危急,立即脱掉身上的军服,顺着山坡滚进一条野草丛生的田沟里,随之把流淌的鲜血抹在自己的脸上和身上,佯装已经死去。不一会儿,搜索的敌人走了过来,陈赓马上咬紧牙关,屏住呼吸。敌士兵在他身上踢了一脚,以为是具死尸,便悻悻离去。敌人走后,部队找到了陈赓。陈赓虽死里逃生,但他的腿伤却因得不到彻底治疗而日趋严重。

9月24日,起义军先头部队到达汕头,陈赓被送进日本人开办的医院接受治疗。日本人在得知他是一位革命军人后,在治疗上百般刁难。9月30日,国民党部队从四面八方拥向汕头,起义军仓促撤离,留下了陈赓。不久,国民党部队占领了汕头,日本人借口国民党盘查严厉,下逐客令要陈赓马上出院。可陈赓在这里举目无亲,伤腿又不便行动,到哪里去呢?他想方设法打听党组织和党的领导人,结果毫无消息。当时,医院一位护士李小姐和一位工人很同情陈赓,安排他上了开往香港的轮船。到香港后,因为没有一个熟人可以投靠,他无处栖身,只好流落街头。可刚一坐下,就有巡捕过来挥舞着木棒驱赶。陈赓腿伤疼痛难忍,真是苦不堪言。后来,他决定去上海找党。

    A+
声明: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